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题组围绕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实践教育、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果。
(1)凝练特色,优化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准新工科专业,凝练专业特色,增加创新学分,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优化新课程体系,制订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协同创新,加强师资和课程体系保障建设
按照专业需求,结合民办院校师资特点,引进师资,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按结果导向开展教学研究,打造精品课程。优化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内容,组织编写新工科应用型教材,持续推进师资和课程建设。
(3)实践育人,突出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实践活动为任务,营造创新氛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创新能力教育平台。联合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产业学院,开展实习和实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4)逐级融合,形成创新型的“1231”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合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竞赛与专业训练,创新实践和校内外实习实训。
通过理论总结和实践验证,率先在国内构建了民办高校应用型新工科“1231”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外民办和公办院校推广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果在河南省广播电视台和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
中国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学院路16号
邮编:451150 联系电话:0371-62599872